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在故宫实景拍摄的《末代皇帝》大获成功,一举拿下奥斯卡九项大奖。
溥仪已是绝唱,他渴望挑战更高的难度,于是,有了后来“雌雄莫辨”的蝴蝶夫人。
一身西装,行动如风,器宇轩昂,浅笑中暗藏邪魅,举手间自带霸气,尊龙饰演的黑老大完全碾压了主角,更有媒体称他为“最帅黑老大”。
奈何国内的娱乐圈和国外完全不一样,没有资源,没有人脉,甚至没有经济团队,他只带着一个助理往返中美两国。
尊龙在百老汇站稳了脚跟,一位美国华裔女演员黄美玉发现了他,她觉得尊龙似乎更适合好莱坞,于是极力游说他前往洛杉矶。
10岁时,尊龙的外貌优势逐渐显现出来,养母觉得这个孩子很漂亮,就狠心将他“卖”给春秋剧社学唱戏。
尊龙凭借演技征服了所有人,就连苛刻的影评人都不禁感叹道:其他华裔男演员都是武打明星,只有尊龙才是真演员。
一对善良的美国夫妇看到了尊龙的表演,十分喜欢,又了解到他身后的故事,十分同情,于是愿意资助他去美国学习。
那时,尊龙的风头一时无两,邀请他出演皇帝的剧本层出不穷,可他统统拒绝了。
尊龙也凭借此角色得到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,这是华人演员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的提名。自此,尊龙的事业渐入佳境。
白天,他在迪士尼打工,专门卖零食和汽水,晚上他坚持去夜校补习英语,整整三年,他才摆脱口音,将英语说得流利又自然。
事实证明,贝托鲁奇的选择并没有错。穿上龙袍的尊龙浑身充满了少年的忧郁与天生的尊贵,人们仿佛看到那个末代皇朝最后的一丝血脉。
难辨雌雄的美貌,令人惊艳的才华。二十几岁的尊龙凭借话剧《新移民》和《舞蹈与铁路》获得两届戏剧界的奥斯卡——“奥比奖”。
贝托鲁奇的要求十分苛刻:英语流利,形象过关,演技不差,毕竟要从青年的溥仪演到老年。
说起尊龙,无人不感叹他的盛世容颜,优雅帅气,温柔含情,又自带贵族气质,他随意地低头浅笑,犹如遗留浊世的翩翩公子,迷倒众生。
尊龙没钱看医生,最后还是个好心的裁缝用针线帮他缝了起来,茶碗大的口子,硬是拿针生生地缝了8针。
尊龙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活着,他没有名字,也没有读书认字,在别人都在上学的时候,他一个人躲在角落偷看别人放电影。
“我不是特别会做人,我没有父母、朋友、家庭,没有读过书,也不会和人相处。”在一次采访中,尊龙如此说道。
当时的剧社都是师徒制,父母都是和剧社签了生死契的,孩子被送进剧社,任打任骂,生死不计。
到了美国,尊龙的生活也并不轻松,美国夫妇为了“赎”他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,再说他也不想依靠他人过活。
瞧,谁说西方只喜欢东方的眯眯眼,尊龙分分钟统一了东西方的审美。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,却从小被人抛弃,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。
人们喊他“小Johnny”,不过是师傅随意给的小名,和小猫小狗并无区别。
若干年之后,当我们在感叹尊龙举手投足之间自带的优雅仪态时,却不知其中暗藏了多少血与泪。
凭借末代皇帝和绝世名伶两个角色,尊龙的片酬水涨船高,成为当时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。
期间,有了误会也无从沟通,他被迫背了许多的“污名”也无从解释,可他却一意孤行只接中国的电影,最后白白浪费了演员最黄金的十年。
1986年,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筹划拍摄一部关于中国末代王朝的电影《末代皇帝》,他在全球海选亚裔的男演员。
2012年,60岁的尊龙宣布息影,他曾满怀天真,以为可以凭借一腔热血投入中国影业,可最后他还是黯然离场,告别最爱的热土。
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好莱坞,亚裔的脸孔并不吃香,再加上外国人的刻板印象,亚裔演员只能出演类似于厨师、野人,或者一些面目模糊的丑角。
1952年的香港,一个略带寒意的秋天,刚刚学会啼哭的婴儿被一床薄被包裹着扔在孤儿院的门口。没有留下任何亲生父母的信息,一个身有残疾的上海女人领养了他。
尊龙本人也凭借溥仪这个角色,再次获得金球奖提名,他也是首位获得金球奖两次提名的华人演员。
补助并不多,养孩子又很麻烦,养母对他也没什么感情,尊龙就在打骂声中一天天长大。偶尔养母火大了,还会直接将他带出去扔掉。
当时好莱坞想找个华人客串一个黑老大,谁知身穿西服的尊龙随意走了一下过场,风头直接盖过男一,被笑称“最帅黑老大”。
尊龙是他自己取的名字,“John Long”,Long代表了孤独,无论表象多么绚烂,他的人生从未逃出寂寞的牢笼。
戏班生活如此艰苦,只有穷苦人家才会将孩子送进来,小小的尊龙夹在这群孩子中,也是分外亮眼。
即便生活如此恶劣,尊龙却从未抱怨,他只要有一碗饭吃,一个地方睡觉就够了。他勤学苦练,短短七年就出师了,他擅长青衣,一颦一笑,自带风流。
他那略带异域风情的长相成了原罪,孩子们老是合起伙来欺负他,还笑他是个无父无母的“野种”。
那时,美国是别人口中的人间天堂,尊龙也希望摆脱糟糕的过往,可当他欣喜地去办理签证时,才发现,原来他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字。